“硬核”成果可感可观,科研“重器”展现真容,“高大上”的知识更“接地气”……5月19日起,以“科技强国、科普惠民”为主题的年交通运输科技活动周火热进行中。
1
公路科普教育基地向社会开放
本报记者梁微通讯员张高强
5月21日,全国公路科普教育基地——国家道路与桥梁工程检测设备计量站举行集中参观活动。来自全国各地公路交通计量行业管理部门、检测单位的40多名代表,了解交通计量的“前世今生”,参观计量专用实验室,接触计量精密检测设备,感受集中校准试验现场。
活动中,计量站技术人员向参观人员详细介绍了交通计量发展历史、现状、趋势,交通计量科技成果,公路专用仪器设备溯源方法等,并就参观人员结合日常工作提出的问题“答疑解惑”。
参观计量精密检测设备。梁微摄
“我以前只知道计量站可以检测平整度仪、构造深度仪等,这次参观后直观了解了计量站的科学研究,展出的设备都很让人信服。”专门从上海赶来的设备厂商代表说道。
走出计量实验楼,多功能检测车(平整度仪、车辙仪、构造深度仪、破损检测系统)集中校准试验现场,以及米标准计量试验道路,让参观人员更直观地了解校准试验的工作过程。
检测车辆不用挪动,只需开启检测设备、选择不同模块,就能收集到检测车辆跑在不同路面时,检测路面构造深度的数据;检测车辆只需从安装好模块的长米的试验路面上跑一遍,检测车辆测量车辙的准确度便可呈现……参观人员一边认真观看,一边向计量技术人员探寻其中奥秘。
除了“交通计量”科普基地开放日活动,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在科技活动周前后,精心筹备公路科普宣传活动。
按照“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的原则,部公路院通过全国公路科普教育基地——交通运输部公路交通试验场,展示公路交通重大科研装备及科技创新成果,公路足尺环道、8自由度大型驾驶模拟器、实车碰撞实验机、封闭式隧道实验环境等均欢迎社会公众参观。
2把科技成果“搬到”眼前
谢蓉
5月19日至22日,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在交通运输科技展示交流中心举办第二届“交通强国,科创未来”科技成果展。部党校学员、临近中小学和高等院校学生群体参观了科技成果展。
在参观中,讲解员展示了微光照明、智慧安防、物联网、自动驾驶、水上救生、水上溢油应急处置等交通运输科技新成果。在参观了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沥青路面施工智能管控系统、智能配送车、配送无人机之后,大家纷纷表示,把交通运输行业科技新成果搬到学院集中展示,既可拓宽科技视野和素养,又可丰富教学内容。
参观科技成果展。部交干院供图
此次展示形式丰富多样,展示产品来自22家科研单位和相关企业,展示了40多项交通运输科技成果的生产和运用,体现了近年来交通运输行业科技进步的发展状况。
据介绍,交通运输科技展示交流中心是依托自身优势及社会资源打造的基于交通运输管理与应用、前沿科技展示交流推广的平台。自年开展以来,已连续接待参观学员1万余人次,为宣传普及科技知识作出有益探索。
3模拟仿真实验室“解密”前沿科技
邓牧涵刘亚丽
科技活动周期间,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开放了多式联运与物流枢纽模拟仿真实验室,向公众展示了前沿科技成果,包括交通模拟仿真技术和模拟仿真在多式联运及物流枢纽领域的应用和示范案例,吸引了众多业内同行、高校师生及社会公众前来参观。通过此次实验室开放活动,参观者对数字模拟和三维仿真技术有了进一步了解。
精彩的讲座吸引了众多行业内科研人员参与交流。邓牧涵供图
据介绍,多式联运与物流枢纽模拟仿真实验室是部属单位中唯一的综合性交通运输模拟仿真实验室,应用了计算机图形学、预测控制、人工智能及通信网络等先进技术,可实现对复杂情况下多式联运及物流枢纽系统的运作情况及方案进行模拟、仿真、分析、评估和优化。该实验室拥有专业仿真软件、行业基础模块、行业集成模块、专业模型和多式联运案例五级多式联运仿真架构,可提供快速建模平台和快速建模的实验环境。
部水科院还以“关于建设交通强国的思考”为主题举办了水科学堂,邀请院物流中心研究员罗本成为大家带来一场精彩讲座。此次讲座介绍了交通强国的内涵特征、建设交通强国的背景形势与总体要求,以及如何推进交通强国建设的思考,吸引了众多行业内科研人员参与交流。提问和讨论环节,大家踊跃发言,交流想法,氛围活跃。
4在陆上机舱体验海上日与夜
布景辉张云鹏
5月19日,大连海事大学陆上机舱实验室面向公众开放,吸引了一批高校、中小学生以及社会公众前来参观。
在陆上机舱实验室,讲解员介绍了机舱各层的设备名称和作用,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参观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二冲程柴油机与四冲程柴油机的区别,以及汽车发动机与船舶柴油机的差异,引得参观人员认真倾听。
小学员聚精会神听老师讲解。布景辉供图
“轮船在海上航行时,普遍应用大型二冲程柴油机,这种柴油机功率输出大、运转平稳、性价比高。”在船用主机旁,讲解员讲解了柴油机的知识。
在船舶泵站模型展示台前,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卓越工程师班大二女生薛珍珍兴致勃勃地向大家介绍了泵的结构、种类、基本原理等。参观人员还参观了淡水发生器,了解海水如何转变为能够饮用的淡水,对海上生存有了进一步认识。
据了解,陆上机舱实验室是大连海事大学实践教育基地,可进行轮机实践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应变能力。此次开放陆上机舱实验室,大连海事大学向公众展示了创新科技成果,普及了科学航行知识。
现代船舶航行依靠卫星定位系统来辨别方位,而古代水手们通常是白天看太阳、晚上看星星来辨别方向,辨别方位是船员的必备能力。5月20日,大连海事大学天象馆对外开放一天,向周边院校的师生讲解星象知识。
5赏船季科普活动孩子们登上海巡船
胡俊
5月19日,“船趣”——中国航海博物馆赏船季主题科普系列活动“走出场馆看世界”在“海巡01”轮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海事局“海巡01”轮共同举办。
“海巡01”轮总长.6米,满载排水量吨,续航力海里,航速20节。这个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水上移动“警察局”,让孩子和家长们兴奋不已。70多位孩子和家长登上“海巡01”轮,进行参观活动。
小朋友在“海巡01”轮驾驶台体验。胡俊供图
在轮上,孩子和家长们观看了教育宣传片。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孩子和家长们仿佛亲历“海巡01”轮的光辉历史,了解到其参与过马航MH的搜寻并担任中方舰队指挥船,并参与过苏岩礁海上维权、多次海上救援、国际海事交流等重大任务。
一行人还参观了救生艇甲板、机库和直升机平台、营救甲板等部位,并到驾驶台体验了一次“乘风破浪”的快意,了解了航行、通导和其他辅助设备。有的孩子饶有兴致地拿起望远镜“巡视”远方,过了一把船长瘾。参观结束后,孩子们拿到了“沂蒙山号舰”军舰模型和船长签名的登船证书作为纪念。
6校企互动分享科技创新成果
杨秋菊
5月19日,新疆交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疆交建集团)与长安大学、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校企科技成果交流会活动。
新疆交建集团企业技术人员和长安大学师生参观了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交通运输部干旱荒漠公路工程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听取了实验室成果示范应用情况的介绍。
一行人还参观了新疆交建集团桥梁拼装产业化示范基地。该基地是新疆首个也是产量最大的桥梁拼装产业基地,占地亩,钢结构及钢箱梁年生产量为1吨,产值1.5亿元。
现场讲解箱梁预制过程。何蓉供图
参观中,新疆交建集团技术人员与长安大学、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开展了“桥梁拼装产业化”科技成果观摩交流会,探讨了桥梁建设全预制拼装技术。对桥梁建设而言,全预制拼装技术是一种探索,这种新型的工程技术符合低影响开发理念。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可加快工程整体的建设速度,合理利用有限的社会资源。
此次活动体现了新疆交通运输行业内高校与企业在技术服务、人力资源、成果转化方面的深度融合,帮助企业了解前沿技术,也让高校了解到前沿技术应用成功后为企业带来的实体价值。
《快递暂行条例》实施一年,效果如何?
5
探秘
海上生活什么样?记者跟随“育鲲”轮访问柬埔寨
责编/郭琪